产品类别
联系我们
米乐电竞
联系电话:15062200231
Email:yin_zhiping@qdsy-sensor.cn
公司青年创客上国网啦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31 18:11:07

  为深入贯彻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部署,进一步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驱动作用,激发青年创新创造热情,2015年以来,公司团委陆续策划并开展了三届青创赛,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创新创效工作,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团队和个人。

  为积极响应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国网北京检修公司近年来打造了创新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平台并成立青年创客联盟组织,“小黄人”创客小分队由几名基层青年大学生组成,几年间持续开展青年创新活动,在国网公司青创赛、QC小组活动中屡创佳绩,成为公司青年创新的排头兵,这诸多的荣誉和光环背后离不开大家的辛勤付出。

  依稀记得我们第一次参加2015年国网青创赛,刚开始,大家面对完全陌生的比赛形式有些找不到方向,拟定了几版发布稿效果都不十分理想,不过大家没有气馁,反而燃起了激昂的斗志,积极讨论分析,开展思维风暴;多方听从专业的人建议,字斟句酌的反复修改。

  一次次的推倒重来,一遍遍的磨合练习,无时无刻的探索和尝试。最终,我们仅依靠几个人的团结协作从公司层层选拔晋级到青创赛华北区域赛,给公司的青年创客起到了激励作用。

  除了青创赛,“小黄人”创客小分队连续几年来带着新点子新项目征战公司、北京市以及全国等QC小组活动发布会,还在今年被评为了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是靠着小组成员的辛勤付出,铸就了“小黄人”这个公司青年创客里的金字招牌。然而,面对这些过往的荣誉和成绩,“小黄人”创客小分队并没有感到满足,我们将会戒骄戒躁,秉承国网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继续在创新的道路上凝心聚力勇敢开拓,立足本职岗位建功,为企业改革发展、守护电网坚强做出更大贡献。

  该项创新在北京公司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计量库存一下子就下降,北京公司智能表二、三级库存数量由2015年底的59万只下降到2016年底的24万只,压降比例达到59%;库存周转率由2015年的20%上升至55%。退运及超期表回运周期由原先的45天压降至15天。

  该项目有效降低公司计量专业成本费用,经测算在减少供电所领用、库管人员、库存压降等成本上可为北京公司节约资金约4158万元。

  会议室里,《智慧用能管家》青创赛小组成员正在热烈地讨论项目在青创赛的展示方案:

  冯兆飞:“我觉得能够使用话剧的形式,共需要两个演员,一人扮演用电客户,一人扮演咱们的客户经理,采用两人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将咱们项目创新点和特色一一说明就行了!”

  吴树茂:“话剧形式太普通了,没什么新意,要不咱们来个天津快板或者相声,正好能反映咱们天津的特色,怎么样?

  康文广:“你可拉倒吧,快板和相声是能体现天津特色,但是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最主要的把咱们的项目说清楚。要是形式新颖的话还不如唱太平歌词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脚踏实地干了那么久,谁都想把项目完美地呈现出来,可是究竟怎样的表现形式既能吸引观众目光,又能包罗项目内容,还能突出项目价值意义呢?

  晚上9点,张颖摊坐在沙发上,一下午讨论加一晚上绞尽脑汁让她头痛欲裂,如此大的一个项目,涉及平台、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等诸多内容,要用7分钟展示小组成员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做了一年的成果,难啊。“算了,还是先看会儿电视,休息一下吧”。

  手里拿着遥控器,体育、访谈、相亲、娱乐,张颖漫无目的地换着节目,奈何心有所想,再精彩的节目也只能味同嚼蜡。直到无意间换到了《天龙八部》,正在上演的剧情可把她吸引住了。反复看了几遍还不过瘾,又从书柜里翻出了金庸原著仔细研读。

  一个小时过去了,张颖脑海中灵光一闪。“哦,这样的展示方式岂不是很适合我们的项目,赶紧趁着这点灵感赶紧写”。

  晚上12点,张颖放下笔,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满意的看着两张写的密密麻麻的纸。“看来当个编剧太不容易了,总算是有个初步的方案了,估计大家都能满意。”

  夜里,张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由一个电力工人变成了一个优秀的电影编剧,影片获得了很高的票房……

  解决智能站二次设备维护管理难题,为智能站安全运行加一道保险。经过半年的试用,二次检修及缺陷处理上班时间平均缩短40%。

  工作没有最好,创新就能更好。张志朋已经计划好了管控终端的2.0、3.0版本。如果能在全国网推广,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1080万元。

  “信通YOUNG”青年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是以信通公司青年员工为核心的一支高学历、有冲劲的创新队伍。

  “年轻人在一起,可以百无禁忌、天马行空,工作室就是给大家一个舞台,给大家机会去思考、去尝试。我们团队9个人,平均岁数只有三十岁,正是最具创新激情的年纪,工作室也给予了团队一个极佳的展示机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展现给更多的人。”工作室负责人黄兴这样介绍青创团队。9个年轻的成员,因为一个目标“让更多人因创新而受益”,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走到一起。他们坚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是某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但那也是少数。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虽然每个人素质不一、能力不同,但每个人都充满勇气,怀着绝不拖后腿的朴实想法向上攀登。

  这群年轻人从默默无闻到小有成绩,短短半年的时间,让大家看到他们的毅力和决心,而他们也将带着这份坚持,在创新的路上齐心协力、患难与共,将创新的梦想融入到他们的热血中去!

  解决了移动变电站装设临时事故总报警屏费时费力的问题。为了应对现场环境复杂,装置电源不易取得的问题,克服电池电能有限的问题,增加装置使用时间,经过多次改进电路,使用多路升压、分级开启的结构,成功地将装置的单次充电使用时间增加到两个月左右,满足了现场使用的要求。

  这项发明极大地简化了移动变布置时的复杂程度。以往布置移动变需要在主控室新增一块事故总信号屏柜,使用结束后又需要将其拆卸,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利于移动变的迅速部署和使用,增加了停电时间,这次整个信号屏变成了个小盒子,十几分钟就能安装完毕,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这是国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对广大青年员工提出的殷切期望。

  下面,就带大家走进国网吉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创新教育工作室”,看看青年“创客们”的创新阵地。

  输电运检室“创新教育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是包括技术攻关、技能传授和培训服务在内的综合性创新教育工作室。工作室结合带电作业工作经验和专业特点,积极调动青年员工技术创新热情,凝聚青年员工智慧,在老师傅的启发和带领下,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高青年员工技术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

  工作室开展“创小”活动,倡导“五小”理念,即小发明、小建议、小创造、小创意、小革新,致力于青年员工“重创新、善创新、能创新”,为青年员工创新创效,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活动阵地。

  吉林公司将继续鼓励青年员工创新创效,在公司形成崇尚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风气,把蕴藏在青年中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把青年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大的青春活力和动力。

  在最短的时间内摸索出符合东北各季节气候特征的电力设备红外检测规律,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利用红外技术对电力设备电压致热性缺陷精确检测工作’。”应用红外监测技术,葛猛累计发现缺陷百余例,积累下宝贵的科研试验数据。

  国网沁水县供电公司“沁电之星”青年创新团队,积极开展事故分析、岗位技能提升、创新成果研制、思想道德建设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优异的成绩。

  沁水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该地区蜿蜒曲折、地形复杂,为日常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正是由于极大地挑战和恶劣的环境,充分的发挥了创新团队的“创新、创造、创优”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与环境抗争,主动与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昼夜坚守在施工现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4—2016年,成功研制出“新型套筒扳手”等15项创新成果,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员工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的热情,激发了大家不停地改进革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研制了多项创新成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2014年以来,荣获山西省企业“五小”竞赛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国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项目成果三等奖一项;省电力行业协会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山西省电力公司QC成果发布一、二等奖各一项;山西省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一项;市公司党支部重点课题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市公司创新成果发布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九项。目前已拥有国家专利10余项。2015年,该团队被山西省评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被晋城供电公司授予“特殊贡献团队”。

  “有你们的创新,我们也就放心啦!”在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下,国网沁水县供电公司青年创新团队正以崭新精神面貌、饱满的工作热情、顽强的拼搏决心和创新的发明理念,迎接新的挑战,书写新的篇章。

  开发出滚动式防鸟刺以及其他系列装置,实现了鸟不动,我不动的互动式防鸟,大幅度的提升了防鸟害的效果。

  凭借着“五小”项目——“巡线神器”,登上了央视一套的舞台。进一步弘扬了劳模工匠精神,展示了基层一线电力工人的风采,也成为了公司创新名片推广的历史最高平台。

  “创新、创业、创客、创意”和“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新模式”的“四创四新”发展新要求,为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坚持以“人”为创新主体的理念,特别是调动和发挥青年的创新源动力,立足岗位、立足工作,让创新源自生产一线、服务生产一线,始终是公司坚持的工作理念。

  总装二车间团支部充分调度员工在精细化生产工作中,改进操作工艺、革新工装设备的积极性,以班组为单位成立4个创新小组。每月组织各班组进行创新改善项目交流、申报和评审工作,并评审出“季度最佳项目”,根据评审结果进行激励。2017年一季度,车间四个创新项目参加公司“工人技术创新奖”评审,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针对变压器总装配工序中,电流互感器安装操作困难的问题(需三名工人使用大型行车协同安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生产设备调度困难、工序单位产值综合能耗较大。

  车间团支部组织成立“电流互感器工装创新”青年创新小组,由团支部带领5名青年员工历时4个月,经过四次设计结构改进,进行七十余次操作验证,自主设计制作“电流互感器安装吊具”。用新工装替代大型行车,减少作业人员,节省人力、降低设备占用率;单机装配效率明显提高,极大降低工序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电流互感器安装吊具”设计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公司产品结构类型,目前可满足500kV及以下变压器所有电流互感器的安装工作。

  按照总装二车间目前生产任务量计算,每月10台(6台500kV,4台220kV),使用电流互感器安装吊具每年节省电费两万余元。该工装已向公司内具有相似操作作业类型的车间推介应用,仅以变压器CT装配为例,每年累计可为企业节能电费近十万元。

  此次创新成果对青年员工触动颇深,每名去参加了的青年员工都深刻体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改进”的真实意义;从最初提出工装改进时毫无头绪的窘态,到现在挖掘潜能、思路创新、方法创意,真实品尝到“让创新源自生产一线、服务生产一线”的硕果。慢慢的变多的青年员工自愿加入“QC小组”,成立“青年创新工作室”,提出“青年创新创意课题”,满怀豪情的投身到创新工作中。

  创新没有一蹴而就,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与专家、教练交流探讨,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岁月下积累的经验。业精于专,我对“无形”的电磁波信号有了更有形的认识,以致于后期我成了“产品代言人”。

  青年,作为企业创新的生力军,我们勇于在基层一线攻坚克难,敢于在急难险重中经受锻炼,善于在科技前沿开拓创新,在奋斗的青春中书写精彩人生,在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践行创新梦想。

相关新闻